2月3日日,国家发改委宣布,我国稻谷主产区今年生产的早籼稻、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,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20元、125元和140元。这一价格与2011年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相比,分别提高18元、18元和12元,涨幅分别约17.6%、16.8%和9.4%。
得知这一利好消息,受到国务院表彰的天门市种粮大户吴华平豪情满怀:“今年要多种3000亩水稻,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26000亩,争取多产粮,多交粮,交好粮。”
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,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,农民外出打工收益提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增加,种粮收益有待提高。中央政府选择在春耕到来之前,宣布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,意在向粮食生产者发出清晰的信息,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,维护国家粮食安全。
省农业厅测算,国家稻谷最低收购价每上调1分钱,我省农民人均增收10元。目前,与多数农资价格上涨在10%以内相比,稻谷最低收购价涨幅跑赢了农资价格涨幅,冲抵农资成本上涨空间后,略有盈余。
去年我省稻谷市场价高于最低收购价,我省未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。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如果今年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,粮食部门将适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,并加强粮食市场监管。
省物价局介绍,我省是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主产区,物价部门将及时宣传、发布国家的惠农政策,让农民尽早掌握信息并据此调整种植计划。粮食收购期间,将督促惠农政策落实。
据悉,去年,我省水稻种植面积3000万多亩,以中稻为主,平均单产526公斤。